回顾总结
将气候行动纳入城市发展的主流
虽然许多国家以下的政府已经在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气候行动,但数据的汇总和报告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促进国家以下各级报告的一个关键方法是展示最佳做法,如CSCAF。
在最近结束的COP26会议上,世界各国领导人讨论和谈判的几个关键主题中,包括地方和区域政府的作用。这被认为是将全球温度控制在1.5℃以下所需的主要有利因素之一。
格拉斯哥公约》的序言强调了多层次和合作行动的迫切需要,明确强调了地方和区域政府为推进和实施气候目标提供的机会。现有的参与 ,如马拉喀什全球气候行动伙伴关系和 "奔向零 "运动,其中1048个城市承诺实现净零碳排放,进一步说明了多层次气候行动的重要性。
虽然许多国家以下的政府已经通过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举措采取了直接或间接的气候行动,但数据汇总和报告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特别是在全球南部。促进国家以下各级报告的一个关键方法是展示地方和区域政府的创新最佳做法。这提高了人们对地方行动的认识,这反过来又有助于促进增加行动数量的能力。
11月24日,网络研讨会 "气候智慧型城市评估框架(CSCAF)--印度创新的次国家气候报告倡议 " ,试图探讨展示最佳实践和促进次国家报告之间的这种关系。该网络研讨会由 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 --地方政府的可持续性主办,得到了 印度住房和城市事务部(MoHUA)和国家城市事务研究所(NIUA)的支持。 UrbanShift- 一个支持城市综合发展的项目。
在网络研讨会上,与会者了解了 CSCAF,该框架于2019年推出,以支持城市从气候角度评估其发展,并在设计其未来计划和方案时进一步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该框架是在广泛审查了现有的评估和方法后制定的,这些评估和方法正在世界各地通过与国家和国际组织及专家的一系列磋商进行。
CSCAF的第一阶段看到了巨大的合作努力,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兴趣,有96个智能城市参与其中。根据第一阶段的实施经验和从城市收到的反馈,对指标进行了修订,并于2020年9月推出了气候智能城市评估框架(CSCAF)2.0。CSCAF 2.0有28个不同的指标,涵盖五个类别的96个数据点,以衡量气候影响:能源和绿色建筑;城市规划、绿色覆盖和生物多样性;流动性和空气质量;水管理和废物管理。126个城市,包括100个智能城市和26个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参加了2020年的评估周期。
为了通过CSCAF创建一个包容性的对话和基础广泛的气候变化合作行动,印度政府已经创建了 "气候智能城市联盟"。联盟成员组织在实施CSCAF 2.0的过程中为城市提供实地支持。截至目前,联盟的合作伙伴有超过55个机构伙伴;并在气候变化行动领域相互确定了合作的对象。
来自30个不同国家的125名与会者(其中50%为女性)听取了CSCAF如何将气候行动纳入城市发展的主流,同时推进印度城市的智能城市战略和国家发展计划。
来自国家(MoHUA)和地方政府(浦那智能城市发展 有限公司或PSCDCL)以及双边技术机构(GIZ印度)的代表讨论了CSCAF的不同方面,包括其概念化、实施和未来前景。
在会议期间,来自HUA的联合秘书Kunal Kumar先生 (IAS)强调,"气候治理需要极其强有力的领导"。在强调CSCAF的重要性时,他表示,"该框架是一个总的倡议,在这个框架下,印度的国家、邦、地方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正在讨论负责任的和对气候敏感的城市发展"。
"来自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印度分部的项目负责人(气候智能城市) Vaishali Nandan说:"鉴于印度在COP26会议期间的明确呼吁,在印度城市发展中实现气候变化的制度化非常重要,包括地方预算编制、能力建设和知识共享。
PSCDCL首席执行官Sanjay Kolte博士(IAS)在介绍地方政府对该倡议的看法时说:"作为CSCAF 2.0下表现最好的城市之一,浦那市正在地方一级积极开展一些开创性的气候行动,如部署150多辆电动巴士以促进低碳交通等。"
观看以下网络研讨会的录音
了解更多
URBANSHIFT 在马尔默的城市连接
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城市在UrbanShift"首次全球亲自倡导活动中交流了有关综合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知识,并从主办城市瑞典马尔默的经验中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宜可城世界大会: 弹性和健康社区的战略
在瑞典马尔默举行的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世界大会上,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UrbanShift城市,分享关于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做法的知识,并从马尔默的可持续发展倡议中获得第一手资料。
城市规划者气候行动指南
本指南由 C40、UrbanShift 和 Community Jameel 提供,指导城市规划者和实践者如何有效地将气候行动纳入城市规划的制定中。
建设公平的未来:在城市环境中实现公正过渡
讨论如何将公正过渡原则纳入城市规划,用关键绩效指标(KPI)衡量进展情况,并确保向所有人提供包容性过渡。